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河南周口平坟致2死事件调查 亲友抬棺至县政府

jason2021-09-30 03:43:128726

【简介】平芬复耕后,周口市政府要求拆除纪念碑。这一次,老党员张芳积极响应,抢到了第一个。然而,在挖掘时,大约有两吨石碑被倾倒,造成张芳的两名亲属死亡。这是河南周口启动平芬复建以来最大的一起事故。

70岁的张芳在悲剧发生的地方哭泣。他想不明白:“如果你说你能种出各种各样的小麦,坟墓会是平的,但一座纪念碑能占据什么地方?”

2006年清明节,64岁的老农张芳在村外麦田里的祖坟上为父母立起了墓碑。6年后,河南省周口市政府要求平整坟墓重新耕种,老党员张芳积极响应。继村支书之后,第二个扫墓。然后,政府要求拆除纪念碑。这一次,张芳抢到了第一个。

当他和亲戚们在墓碑下挖掘时,重达两吨左右的石碑突然被倾倒,造成张芳的儿媳和二姐夫死亡,一名被叫去帮忙的侄子受伤。这是河南周口今年启动平芬复建以来最大的一起事故。

张芳的晚年注定是不安分的。苦难伴随着这位河南老农的一生,他几乎没能来到这个世界。谈起平坟和往事,他是一言难尽。

墓碑倒下

“咚”的一声,伴随着“啊啊”的一声惨叫,张芳转过头,看见三儿媳罗的一只胳膊从墓碑下伸出来,一动不动;二姐夫何红亭断了一条胳膊,还剩下一点皮肉和袖子,铁锨扎破了大腿,鲜血流了一地。侄子张付民拉了拉他的右半边身体,被压在墓碑下。他无法停止尖叫。

张芳又把头扭了回来。

十分钟后,三个人从墓碑下被挖了出来。救护车到达后,多处骨折的被带走,罗和何的尸体被留在张家祖坟旁。

70岁的张芳没有眼泪可流。原来,他还带了一根绳子过去。如果他用绳子在一个方向上盖住墓碑,在另一个方向上挖,什么也不会发生。然而,在场的七八个人,没有一个人记得这件事。

他们甚至忘记了,早在一二十年前,当地流行在墓碑上建小牌坊的时候,墓碑底座的固定方式就已经从传统的榫卯结构改为砌砖,更加省力省钱。没有大横石的压制,墓碑可以说是一挖就倒。

这块墓碑是张芳退休的哥哥在南阳油田立的。1999年,母亲去世,兄弟俩平分丧葬费。2003年,父亲去世,张芳支付了3000多元的丧葬费。我哥哥一直很遗憾,直到2006年春节前后,他给哥哥寄钱,并在附近的一家雕刻厂立下了这块墓碑。

据扶沟县民政局调查,联寺镇河套村张庄组麦田里倾倒的墓碑高2米,宽1米,厚50厘米,重约2吨。根据当地要求,在平整坟墓后,墓碑必须被移走或埋在地下。几乎每个人都选择了埋葬它。在墓碑的一侧挖一个深洞,向下推,这是最省力的方法。

事发时,几名工人正在喝水。当墓碑轰然倒下时,罗的独子,12岁的张洛宁,为老人倒了第三杯水,就这样离开了。这成了家庭不幸中的一大幸事。

10月22日,两个死人已经在麦田里死了一天,政府再也没有来问问题。张家赫一家聚集了四五十个亲友,抬着两对水晶棺材进入扶沟县,来到县政府大院门口。

当晚,张芳三的儿子张富春等12名亲友被警方控制。第二天,张富春和罗的一个堂兄弟被拘留,其余10人被释放。当晚,张富春签字同意火化妻子后,他们也重获自由。又一天过去了,张合和他的家人签了两份

父母墓碑上的碑文是张芳写的。现在,他说他已经忘记他写了什么。一句话,全是赞美和尊重的话。同龄人中,像张芳这样的高中毕业生很少。六十年前,父母勒紧裤腰带供他读书,只希望他能有更好的未来,尽量不要靠捡杂草为生。

墓碑上,张芳的父亲张国汉出生于1920年,母亲何才出生于1917年。墓碑上还刻着两位老人和几十个后人的名字,表示他们已经老了,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张芳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都可以称得上是后人。

但是张芳知道上面至少有四个名字没有刻。他有两个哥哥,然后是两个妹妹,他们都在乱世中死于饥寒交迫。父母几乎不提这四个孩子,张芳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死神是父母和张芳的老朋友。1942年,豫东黄泛区饥荒期间,张庄每天都有人死亡,榆树皮被剥干净吃掉。22岁的村民张国汉决定带着怀孕的妻子逃离农村。他们一路向西推着一辆独轮车。据史料记载,当时从豫东到郑州,从洛阳到陕西,落难者的尸体都是几块路标,野狗个个肥壮。

第二天,正月初八,张芳出生在陕西省赣县。张芳说,他的父母显然无法在受害者聚集的陕西谋生,所以他们继续乞讨食物,直到到达兰州。

然而,逃离饥荒后,战争又开始操纵这个家庭的命运。在兰州呆了没多久,张国汉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战争,开始带着妻子和腰带往东走,踏上了漫漫归途。

对张芳一生的记忆,始于平凉回家的路上。他记得,刚刚打下平凉城的解放军,在路边立了一张牌,问路人出生在哪里,去哪里。当张国汉告诉他们老家是河南扶沟时,解放军非常热情,告诉他们扶沟解放了,让他们赶紧回家。

回家后,

张国汉夫妇带着两个小儿子回到张庄,已经是1950年的夏天了。他们活着回来了,这让村民们很惊讶,但也给村子带来了很多麻烦。他们的土地被别人种下了。

别人收割了那个季节的冬小麦,他们才能播种,明年夏天才能收割。在此之前,他们不得不再次面对饥饿。

威胁。于是,张国汉一家又折回许昌,辗转于各个集市村镇要饭。每到一处,父母都先把兄弟俩安置在窝棚和破屋里,然后端着碗出去,要来吃的了,再端给他俩。

“爹妈要饭都不愿意让我们跟着。”张方说,少数跟随的几次,他看到父母小心翼翼地走进小饭馆,把剩菜剩饭用筷子轻轻刮进自己的碗里。他们向每一个见到的陌生人低头哈腰。

直到1951年夏,张国汉一家才结束了逃亡和乞讨。这距他离开扶沟,已9年了。

两年后,张方开始读高小。1958年,张方高小毕业,为村集体放羊,共有几十只,有山羊也有绵羊。“人们说饿,都说1958年咋着咋着,其实1958年还可以,真正饿,是从1959年开始。”张方说,当他放了半年羊后,17年前的饥荒卷土重来。

一家人都饿得皮包骨头,他的大妹妹当时只一岁多,饿得哇哇叫,母亲也没奶,只好喂她大人们吃的用水草熬的稀汤,她也喝;喂她用榆树叶贴成的饼,她也吃。

过了一两年,高级社和合作社都散伙了,村民们才吃上饱饭。这时,张方开始给生产队当记工员。1964年8月,张方又从记工员升为了会计。在农村,这意味着他不用下地干活,也可以领到壮劳力的工分,有时候还可以吃到干部们的小灶。总之,这是一份让人艳羡的工作。

村里人都知道,张方是一个勤奋负责的会计,一辈子几乎没有算错过账。这让他在长达20年的生产队时代,拥有某种不可替代的威望。

1966年,张方结婚。1970年,他入党了。

子孙满堂

张方的妻子魏爱云小他一岁,家里穷得很,结婚时一分钱嫁妆都凑不来,一个箱子和一个柜子,都是张方家出钱做的。

这对夫妻四十多年来,感情一直很好。他们抱了一个闺女,又生下两儿一女。在张国汉夫妇生命的晚期,子孙兴旺曾让他们感到舒心和骄傲。尽管,两人都是在缺医少药的病痛中死去。

比如母亲赫彩,死于常年肺气肿。临死前几年,她只能靠张方从乡村医生那里买药维持呼吸,一包一块钱,可以管一天。

她似乎并没怨怪子孙,就像张方现在也是肺气肿,遇到冷天越来越喘不上气,但他也从没想过让孩子们花大钱送他去城里彻底治治,还是靠村医开的单子凑合。

母亲死后,张方突然发现自己也老了。孩子们都出去打工,把孙子外孙都撇在家里。在2005年前后,张方和魏爱云曾一度照顾过6个娃娃,有的还在喂奶粉,有的上幼儿园,聚在一起的时候就满院子爬。

妻子魏爱云也越来越依赖老头子了。今年夏天的一场雨中,她摔伤了腰椎,为省钱,硬撑了一天。被张方发现后,给她贴了几张陈年膏药。又撑了几天,再到医院拍片,医生说有骨头断了,让她卧床休息。她却闲不住,花生收了,还坚持要摘,不能坐,就半躺在花生秧上,侧着脸摘。

11月22日,提起儿媳妇的死,提起儿子和孙子可怜,魏爱云对着一群记者大哭起来。“老天爷呀,我可咋办呀……”她说着,跪倒在地,试图向来客们磕头。

10月21日事故发生后,魏爱云非常害怕黑夜。几十年来,她一直和张方一人睡一个床头,现在,她把枕头和他的枕头挪一块儿。晚饭后,拉上电灯,老两口都在床上挺着,都不说话,却都知道彼此心里在想啥。

“我不怕,你怕死又有啥用?”张方说,“她怕,她夜里也不哭,就是紧紧抱住我,一直睡不着。”

很多年前,魏爱云就开始信基督教。附近的教堂需要一个会计,她就鼓动张方去做。2002年圣诞节之夜,张方把村组里这辈子经手的账目算得一清二楚之后,出了一个明细,永远告别了村干部生涯。

一代接一代

事后,张富春也不清楚自己为何会在官方拟定的协议上签字。“我头蒙蒙的。”张富春说,39岁的妻子罗军丽还有12岁的儿子需要抚养,所谓救济金却和53岁的二姑父何洪廷一样,这显示标准存在问题。

可是,他还没有力气再去计较这些。妻子的死,已经把他击垮,他已经不想再见任何陌生人。在罗军丽生前,丈夫张富春是她的骄傲。她自小丧父,很难吃上饱饭,一天学都没上,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但嫁给张富春后,张一不嫌她家贫,二不嫌她没文化,恩爱有加。

在夫妇俩一起闯荡的十几年里,再苦再累,张富春也舍不得让妻子出去打工,一来她不识字,二来,他怕她被人欺负。

张家还保存着他们在北京等地拍下的合影,衣服虽土气,精神倒也昂扬。当时,两人并没有领结婚证。婚后两天,为了躲计划生育,他们把嫁妆拉回罗军丽娘家,从太康坐车赶赴北京。张富春的第一份工作是保安,前八个月,他一共挣了200元钱。后来,他又打了几年零工,最后在丰台一家小公司装抽油烟机。儿子张罗宁,还曾在京郊的黑幼儿园里上过几年,学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两年前,张富春一家三口回到扶沟。罗军丽在家帮助公公婆婆干活,虽然她之前干活不多,但非常勤劳。张罗宁回到当地小学读书,很快染上了豫东口音。张富春又去考了驾照,远赴厦门开大冷藏车。

今年中秋节,张富春返乡帮助家里秋收冬播。没想到,他遇到了政府平坟,又目睹了妻子和二姑父的死亡。他说,他现在不想再回忆和妻子的过去。

父亲张方自责疏忽,又埋怨政府,“坟你说平了能多种麦,就平了,可是一块碑能占啥地方?”这个老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全村70多个祖坟,他第二家平,3块墓碑,他第一家挖。他想不通为啥会有这样的结果。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 河南周口市长:平坟河南平坟事件事件已无退路是一场革命
  • 河南周口平坟事件始末回顾 揭秘周口“平坟运动”事件始末
  • 河南周口平坟致2死事件调查 亲友抬棺至县政府
  • 本文链接:http://www.1516qp.com/world/17743.html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6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