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袍哥文化对重庆人的影响(重庆袍哥文化的具体表现)

jason2022-06-02 10:38:0874912

第一次听到袍哥这个词,还是小时候看傻老师。

有一句台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叫“袍哥一家,从不拉肚子”,意思是袍哥一家,简单,老实,坦诚。

这也成为了川渝的文化特色。

四川话中的很多词都来源于袍哥的俚语,如“皮”(丢面子)、“离校”(循规蹈矩)、“牵手”(帮扶)、“搭讪”(大力帮扶、保护)、“搭讪”(AA制)。

保辉哥、洪门、青帮是清朝的三大秘密社团,是朝廷眼中的三大黑社会组织。

你可能听说过金庸《鹿鼎记》里的红门和《上海滩》里的青帮,里面的人物都挺豪迈的。

宝哥没听说过。他怎么能和洪门、青帮比呢?

的确,袍哥会在近代是如此的鲜为人知,以至于大多数川渝本地人甚至不知道它。

因为袍哥是基层群众参加的组织,是基层群众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历史书上没有农民,会留下很少的文字。而且大部分都是情报类型的信息,缺乏故事性。建国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把袍哥划为黑社会是一个负面的官方档案。偶尔会提到缺少个人的记录和回忆,文史资料,报纸等史料。况且没人敢写,大家都避之不及,袍哥的历史就此断了。

我很想说,袍哥的影响力比洪门和青帮还大。

民国时期,川渝成年男性中,袍泽占90%,几乎人人都加入了袍泽俱乐部。朱德、刘向、刘和的父亲是战友。

从四川话和川文化的影响来看,袍哥绝对是寡不敌众。

温迪的书《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详细讲解了袍哥的这段历史。

我说解读,是因为这本书主要解读了燕京大学沈宝元1946年的毕业论文《一个农村社团家庭》,并增加了很多背景。这篇论文应该是世界上唯一一篇深入的田野调查,分析一个袍哥领袖的生活史。用西方的研究方法写成,客观中立,不涉及任何政治目的。这样的研究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

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市面上了解袍哥社会最深入的一本。

1.宝哥是黑社会吗?

宝泽哥就是宝泽哥的意思,来源于《诗经》“你没穿衣服,和你儿子同袍”。

清朝时期也叫哥们会,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在朝廷眼里,属于黑社会。

清朝灭亡后,袍哥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由秘密变为公开。民国以后,政府开始禁止袍泽。原因众所周知。

但是禁令之后,袍哥并没有没落,反而逆势而上,巨乳,一度达到巅峰。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四川一直存在军阀混战。今天你是老大,明天又被另一波人翻盘。

政府根本管不了基层百姓。为了维持地方秩序,地方当局不得不默许袍哥的存在,甚至雇佣袍哥的叔叔组成民团,收取税款。鲍大爷成了基层领导,成了当地政府和村民之间的中间人。

基层民众也需要加入和团结。这个月军阀A赢了,收税了。下个月军阀B赢了,又要收税了。每换一批人都要收税。那不是把人往死里逼。

当时,他的妹夫非常强大,甚至敢于挑战更高级别的政府官员。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片段。

1945年初,一个科长下乡勘探土地,勒索了一笔钱,想全部据为己有。当地的战友首长很不满意,派人在回县城的路上抢劫了科长。科长向县长投诉,县长也很无奈,一个强势的没压地头蛇。

所以这个时期的袍泽应该不属于我们通常理解的黑社会,专事杀人放火

建国后,袍哥作为一个可以对抗新政府的社会组织,不可能让它长期存在。因为立场不同,所以必须打压。

第二,袍哥是压榨百姓还是抱团取暖?

这本书记载了一个战友,雷明远,——。他是王镇兄弟的助手舵把。

雷明远很慷慨。他在节日吃哥哥们的饭,还经常拿出自己的钱去帮助别人。吃点亏没关系,但是脸一定要抬起来。

雷明远有钱吗?

相反,雷明远只是一个佃农,他不得不从地主那里租地。就是租金很多,有50亩,请了个长工帮忙。

这个成分很难定义。你说他是无产阶级,他就有50亩地生产粮食,过得还算不错。你说他是地主阶级,但土地不是他的。雷明远充其量是个富农,一个没有耕地的富农。所以很难说应该联合还是罢工。

但是雷明远也有另一面。他带着枪杀了人。有传言说我女儿在和一个裁缝约会,还有传言说他们做了不光彩的事。雷明远在没有询问、质疑或查明真相的情况下公开枪杀了自己的女儿。在今天,如果你连自己的家人都不保护,你还是人吗?

后来,为了面子,雷明远没有多少收入,就把家里治死了,连租佃都交不起。最后,他走上了吸食鸦片的道路。一代战友陨落。

有两种兄弟。

一个是清水袍哥哥。所有的参与者都有正常的职业。平时该种的地,该拉的船,都是老实人,底层的人抱团取暖。只有事情发生了才会聚在一起,比如找那个大叔讨回公道,和其他俱乐部抢码头。雷明远属于清水袍。

哥。

另一种是浑水袍哥,打家劫舍、占山为王,这些事他们都干。

所以笼统的说袍哥是好是坏,很难下定论。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地方政权靠不住,需要有人出来维持秩序。那个年代也有人吃不饱饭,自然也有人组团打家劫舍。他们都称自己是袍哥。

为什么都要叫袍哥呢,我认为当时应该形成了一种袍哥文化。

三、什么是袍哥文化?

以前北方地区农村都是大家族,几百人,有宗族。宗族有一套宗法制度来管理族人,审判、处决都由宗族负责,政府都管不了,这就是所谓的皇权不下乡。宗族以祖先崇拜作为文化来维系族人。

而在川渝地区,大多是清朝后移民来的,清朝前期统计的四种土著只有50万人。这些移民从全国各地来的都有。而四川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迁过来的家族不能拖家带口,只能是一些青壮年,大多是外地一个宗教的小部分人来了,然后在这里生根发芽。

所以四川没有大宗教。但是到一个新地方,总需要各种帮助,一个组织就显得非常重要。袍哥应运而生。

袍哥其实是去中心化的组织,以堂口为一个组织,用仁义礼智信来区分不同堂口。各堂口之前相对独立。有时候他们互相争夺抢地盘,有时候他们也会联合起来。

并逐渐形成袍哥文化,来让社员团结在一起。袍哥拜关二爷,崇尚的是义气、讲信用。当然也很要面子,雷明远不查明真像直接公开枪毙女儿就是要面子害的。

袍哥文化在抗日战争时突显。

抗战前,川军的形象很不好,军纪涣散,士兵打仗两杆枪,一杆破步枪,一杆大烟枪。被外界称为烂丘八。

可是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川军却是主动请缀。杨森带着装备奇差的川军开赴淞沪战场,打得非常英勇,伤亡7000人,被国民政府评为除老蒋嫡系外最能打的部队。血战台儿庄之前的滕县保卫战,川军王铭章带着122师血战,日军调精锐部队滕县疯狂进攻,122师在外地作战,不受待见,连像样的装备都没有,有的甚至四五个人才有一杆枪。就这样的部队,抵挡住日军4天,全师除少数人突围外,都阵亡,王铭章也壮烈牺牲。就这4天的坚守,为台儿庄大捷打下基础。

靠的是什么?袍哥文化,说到做到,绝对拉稀摆带。

《袍哥》这本书作者没有提出多少自己的观点,更多是解读沈宝媛的论文,注水成一本书。也许是关于袍哥的资料本身太少,沈宝媛的论文是唯一一份深入到一个袍哥大爷家庭去调查而写作的内容。所以这仍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看着后面那十多页的文献引用,王笛下了不少功夫。

写这种历史作品,都不能看能力就够的,有时还得看运气,运气好能找到某本史料就写得精彩,运气不好,可能就是平平淡淡的内容。

袍哥虽已成历史,但值得每个川渝人去了解,才能理解如今的川渝文化特点如何演变而来。

相关阅读

  • 《地道战》1965 国产经典老电影(抗战老电影地道战完整版)
  • 袍哥是什么意思
  • 袍哥文化对重庆人的影响(重庆袍哥文化的具体表现)
  • 本文链接:http://www.1516qp.com/ss/46403.html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1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