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案例分析】深圳滑坡事故的新闻舆论应对

jason2021-07-26 00:44:36131810

深圳1220滑坡事故新闻舆情应对是遵循传播规律、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方法,积极发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把握利弊的成功案例、创新案例、经典案例。实现了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及时高效,舆情应对与事故处理密切配合,决策指挥与执行互补。不存在舆论次生灾害和媒体集中炒作,为事故处理提供了顺畅。一些海外媒体也以此为例,大方评价中国政府应对舆论的能力。

一是新闻发布密度最强,效果好

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许,深圳光明新区宏澳渣土接收场发生一起特别严重的滑坡事故,造成73人死亡、17人受伤、4人失踪,33栋建筑(24栋厂房、3栋宿舍楼、6栋民房)损毁掩埋,90家企业生产受到影响,涉及员工4630人。这一消息在网上瞬间传开,将深圳推向了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

与救援处置行动同步,新闻舆论战迅速打响:13时3分,事发仅一个半小时,第一条新闻在深圳微博发布厅发布,随后全天24小时播报最新情况,自始至终吸引网友关注关注;事发当天下午至25日晚6天内,救援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10场(事发当天2场,23日72小时黄金救援期7场,几乎每半天1场),28日当天召开全面通报会,主动、及时、公开

明明不断发布失联人数、救援救治情况、事故原因、受灾群众安置、失联人员家属安慰等重要社会关注信息,有效主导了媒体报道议程,充分满足了公众知情权,最大限度挤压了谣言空间,牢牢把握了新闻舆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比如,失去联系的人数没有避免,多次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改变。虽然有增有减,但并没有因为解释理由充分而引起媒体和公众对炒作的质疑。

如此高密度、轰轰烈烈的新闻发布和理想的传播效果,在我国应急新闻发布工作中是前所未有的。此前,新闻发布密度最高的突发事件是2015年长江61号东方之星客船倾覆事故。13天内举行了15场新闻发布会,平均每天一场以上。因为事件发生在晚上,消息是第二天发出的。被诟病的2015年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舆论处置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第一个时间利用新媒体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政府第一次新闻发布会被推迟到事件发生后13小时,前8次新闻发布会都不尽如人意:要么避而不谈、答非所问,要么含糊不清、漏洞百出,要么本该出道的领导后来不露面;严重违反黄金两小时规则和紧急新闻发布公开透明原则。

这证明,快速、充分、首次定调的权威新闻稿,是压缩负面信息传播空间、引领正确舆论导向的关键前提。

二是宣传引导理念最新,效果好

深圳滑坡事故的宣传引导和平台的选择,实现了四项具有领先示范意义的创新,以最大化舆论效果或以事故处置为首要考量标准

一是正面报道突破了突出宣传引领的常规。不要报道一些过时的正面题材,尤其是那些与悲伤气氛不协调,容易引发质疑和猜测的题材。例如,没有安排媒体宣传消防员参加救援现场的聚会

捐款、捐物、爱心仅适度报道,从信息来源上消除了可能引发舆论次生灾害的隐患。可以想象,在只有一名走失人员获救的情况下,如果官方媒体还大肆宣传省市领导指挥前的不眠之夜,报道消防员面对危险的火线入党,舆论很可能会是质疑、嘲讽、责骂的声音,甚至认为政府把葬礼当成了一件喜事,引发了更加猛烈的舆论风暴,不必要地干扰了事故处理的大局。

特别是12月24日唯一幸存者田泽明与父亲会面的报道,更是理念和内容创新的成功范例。在这篇文章的标题和介绍的开头,田泽明的父亲田祖龙引用了一个发自内心的大道理:真的是致命的,真的谢谢大家!以这句话为引子,文字描述了田泽明坚强的求生意志,歌颂了救援队面对困难、相互配合的战斗精神。这份敢于打破常规,不突出领导看望被救人员,看到被救人员对领导感恩的创新报道,更加简单、自然、真实、感人,取得了最好的传播效果。

对于救援力量来说,救援的难度(地质环境复杂,软土面积约38万平方米,相当于50多个足球场)和充满温暖和温度的感人故事,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人民日报、南方网、腾讯等著名媒体和网站。com组织起来报告各自的优势。这样做,既营造了以生命至上的态度进行救援到底的浓厚氛围,也理性地释放了救灾不易的情绪。深圳在尽力做好心理预期,为舆论最终宣布救援结束,转向康复工作铺平了道路。比如新华社播出的《灾害降临,记录一座城市的表情》号通迅,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党和政府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安抚失联群众家属的情况。被400多家网站、新媒体平台、近100家传统媒体转载,获得网友大量好评和转发。

不少参加采访的媒体记者表示:工作了这么久,第一次听说宣传部领导一直在提醒媒体不要煽情,不要太过高调,不要片面,要热情,要平和,要讲事,要展现人文关怀,多为失踪人员家属着想。这是灾难报道概念的一大进步。

二是选题突破了优选报网的做法。事发之初,网络上突然掀起质疑攻击、问责反思的浪潮,严重干扰了救援处置工作,我们迅速组织撰写了重磅评论《倾力救援是最深沉的悼念和担当》,旨在将网友的焦点关注引向救援第一任务。哪家媒体应该开始这项审查?按照惯例,配合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政府问题通常会交给省级以上党委报纸或官方网站,以确保安全

可控。其实,这样做往往会被受众认为是替政府说话,不但起不到引导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引发舆情次生灾害。为此,我们先在广东频道首发,再商请中央网信办推荐全网转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配合这次事故处置的不少报道和评论,我们都是先请中央和省外著名网媒如、人民网、澎湃、今日头条等首发,再在全国或省内网站和移动平台广泛推送,取得了理想舆论效果。

一些不宜在官方媒体发表的,我们则通过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在个人账号发,以增强中立性和信服力。如,邀请骨干网评员撰写《深圳事故,坚持公开和坚持救援同样重要》一文,利用其个人账号在奥一论坛和新浪微博发布,并组织网评员广泛转发和适度跟帖,收到了很好的引导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明的议题设置,往往都是时机、技巧、方法的最佳运用。

三是评论跟帖突破一味唱赞歌的套路。组织网评文章或在有关微博和新闻后面跟帖时,我们注意平衡网上舆论,针对质疑、追责、猜测、造谣、谩骂、诋毁等不良信息,巧妙采取先抑后扬的发声策略和技巧,首先指出事故不该发生,查明原因、

追究责任是国务院调查组的工作职责,继而笔锋一转,肯定深圳信息发布及时透明,强调要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冷静思考、理性看待,不瞎猜、不妄议,讲科学、信专业,当务之急就是全力救人,引导网民为救援队伍鼓劲、为失联者祈祷。而对一些批评、追责、反思的帖文,只要不涉及造谣生事、恶意攻击的内容,我们也容许其存在,并艺术地用积极正面的跟帖去平衡和对冲。这样,既维护了网民意见表达乃至情绪宣泄的权利,有助于全面真实地呈现事故舆情,又能使我们的网评文章和跟帖评论更显客

观、理性,更有感染力、说服力。事实证明,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权威的网络评论和新闻跟帖不能也不应回避矛盾问题,而应实事求是、还原真相,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四是表达方式突破千篇一律的模式。鉴于移动传播在影响覆盖、呈现方式等方面的明显优势,我们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创新内容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实现传播效应最大化。如,组织南方网对新华社通讯《灾害降临,记录一座城市的表情》及多家媒体的有关报道进行二度创作,制作了以这座城、这些人为总题、适合手机端传播的H5系列动画纪实作品,在救援处置和舆情发展不同阶段适时推出。其中,《黄金72小时救援记》H5动画,配以激昂斗志的背景音乐,展示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倾力救援的动人情景;《救援第一线光明的温度》H5动画,配以舒缓、温情的背景音乐,再现了救援现场的温馨场面;《此刻,我们都是你的亲人》H5动画,描述了安抚失联者家属、安置受灾群众的举措和成效,彰显了深圳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该系列作品融音乐、图片、文字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经全网推送后,阅读量突破80万,参与互动的网友近6万,深圳微信朋友圈被多次刷屏,堪称有温度、有品质,传得开、叫得响的精品佳作。

这就证明,在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人、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只有精准定位传播对象、准确把握受众心理、大胆创新内容形式,才能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巩固壮大党的网络舆论主阵地。

三、事故处置与舆情应对配合最佳,效果好

滑坡事故处置过程中,宣传部门与处置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信息沟通、新闻发布、舆情应对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从全局上把握基调,从整体上考量效果,确保事故处置与舆论引导同步部署、协调推进、良性互动。如,2015年12月25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公布国务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将滑坡定性为安全生产事故后半小时内,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同志即率领深圳市、光明新区党政负责人,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鞠躬道歉,表示坚决拥护上级对这次事故的定性根据事故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将依法依规依纪,该负什么责任就负什么责任,该接受什么处理就接受什么处理,该处理什么人就处理什么人,彰显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对责任的担当。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高级别的地方主官首次对安全事故公开道歉,并且在央视报道仅半小时内就作出回应,实属难能可贵。在滑坡事故舆情很可能因定性结论而升级转向的关键节点,这样的快速反应、诚恳表态和责任担当,收到了一鞠躬解万般怨的理想效果。

又如,针对舆论一度聚焦失联人员家属、煽情悲情报道很可能蔓延的情况,宣传部门建议省市领导分头看望慰问家属,并组织各类媒体适度报道,既疏导了家属情绪,又缓和了舆论压力。

这就证明,实情决定舆情、网下决定网上,事故处置是第一位的、舆情引导是第二位的,只有公开公正处置事故,才能最终平息负面舆情。

四、靠前指挥的宣传主官级别最高,效果好

在深圳滑坡事故重大舆情危机突发的紧急关头,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同志,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同志作为省委和事发地党委的最高宣传主官,奔赴前线、坐镇指挥,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准确研判、果断决策,迅速掌控了该事故新闻舆论应对的主动权、主导权,及时将重大舆情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或初起之际,为顺利处置事故提供了最佳舆论支持。

与此前国内重大敏感舆情屡屡失控、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反面教材相比,深圳案例的成功经验愈显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特别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挺身舆论风暴中心,完满履行了新闻舆论应对总指挥和操盘手的重要职责。

这场危急重大的舆论遭遇战,检验了省市宣传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凸显了全省宣传战线的地位和作用。正如慎海雄同志经常强调并率先垂范的:宣传干部要能说、会写、有办法,舆情应对要信息灵、反应快、处置得当,关键时刻要勇当战士、不当绅士,敢于亮剑、善于发声。

由此可见,在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网络舆情事件易发高发的当下,承担网络管理职责的党委宣传部长显得极其重要。如越来越多的突发涉稳事件,重要催化剂就是网络舆论,主要表现也是网上舆论与网下行动相结合。假如宣传部长熟悉网络传播规律,善于处置紧急重大舆情,很可能就会大事化小;否则,事态就很容易恶化甚至不可收拾。以当前形势与挑战来看,一个地方的党委宣传部长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有深刻理解;具有互联网思维,熟练使用新媒体,熟悉网络舆论管控和引导技能;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勤奋工作、富有激情,愿把宣传工作当成最有价值的事情去做好。

这就证明,在突发重大敏感事件面前,地方宣传主官的责任担当、娴熟业务和正确指挥,是成功化解负面舆情危机的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深圳滑坡事故新闻舆论应对达到了目前新闻理念和媒体技术所能达到的新高度,是报道内容、引导方式、传播手段革命性的创新成果,是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的经典案例,是信息灵、反应快、处置得当的优秀教材。

摘自:《中国记者》(2016年9期)

相关阅读

  • 深圳滑坡事件 一审宣判45人获刑
  • 深圳山体滑坡位置在哪里?滑坡事故位置地图(图深圳滑坡事件)
  • 深圳光明新区“12·20”滑坡事件 最终的原因在这里!
  • 深圳特别重大滑坡事故调查报告【全文】
  • 广东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深圳滑坡事件
  • 从毒奶粉到毒疫苗 哪个更严重
  • 深圳滑坡事件
  • 【案例分析】深圳滑坡事故的新闻舆论应对
  • 本文链接:http://www.1516qp.com/news/332.html

    深圳滑坡事件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1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