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毒胶囊事件

jason2021-07-30 00:12:01119027

核心提示: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发微博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引发网友猜测,首次将“工业明胶”与食品药品安全做了舆论链接。但由于缺乏真实证据,对此事的舆论一直停留在猜测阶段。直到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胶囊里的秘密》,揭露了利用工业明胶制作食用胶囊的地下产业链,证实了网络上持续近一周的猜测,并由此点燃了网络舆论。涉事企业、政府部门、媒体纷纷对此作出回应。这也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来,一起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的公共事件。

【舆论起点】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播出《胶囊里的秘密》,曝光了浙江省新昌县被称为“胶囊之乡”的汝窑。大量被国家禁止作为食品和药品原料的工业明胶被用于加工和制造药品胶囊。顺着当地厂家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了工业明胶的供应商之一河北杨雪明胶蛋白厂,发现工业明胶实际上是用有刺鼻气味的破皮制成的。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原本又脏又臭的工业皮革废料被放入胶罐中煮成胶液,而被煮的皮革则混入口罩等异物。

报道称,在长达8个月的调查中,记者走访了河北、江西、浙江等地多家明胶厂和药用胶囊厂,发现了两家明胶生产企业,河北杨雪明胶蛋白厂和江西襄阳桂丰明胶公司。以铬超标的“蓝色麂皮”为原料生产工业明胶,然后包装在白色袋子里,没有任何产品标识。通过一些隐藏的销售链,这种白色袋装工业明胶作为原料销往浙江新昌地区。这种被发现铬超标的药用胶囊最终流入国内多家药厂,制成各种胶囊药物。

随后,根据调查中的线索,记者购买了几个省份药店销售的胶囊药品的样品进行检验。检测项目主要针对药品用胶囊中重金属铬的含量。铬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容易进入并损害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在人体内积累时具有致癌性,可能诱发基因突变。《中国药典》 (2010)明确规定,药用胶囊和所用明胶原料中重金属铬的含量不得超过。检测结果显示,修正、通化金马、长春海外制药、吉林惠南天宇制药等知名厂家生产的9家药企13批次药品中使用的胶囊铬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最高超过90倍。

[官方行动]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州:公布抽样结果,严格检查原材料来源

4月16日,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暂停销售和使用13种药用空心胶囊产品,并表示已责成相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媒体报道的铬超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派人到现场进行监督。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4月19日,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抽样检查结果。央视曝光的9家企业23批次产品中使用的胶囊铬含量均超过国家药典限量标准,其中,通化市益生药业有限公司研利消胶囊中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最为严重,超标70多倍。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了停止销售、封存不合格胶囊等措施,责令上述企业立即召回不合格批次药品。

4月20日,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视频会议,指出媒体曝光的含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是一起非法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使用含铬超标胶囊生产劣药的案件。全面部署药用胶囊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查行动,重点检查原料来源,严格防止工业明胶用于药用胶囊生产,严格防止含铬超标药用胶囊进入药品生产企业,严格防止含铬超标药用胶囊生产的药品进入市场,充分保障药品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卫生部:对中药有信心

卫生部部长诸宸18日下午表示,政府应加强对药用辅料的监管。胶囊中的重金属要依法治理,负责任的企业家要承担社会责任。他还表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药品、企业家的诚信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充满信心。负责任的企业家和科学家一定是我国医药行业的主流。

4月21日,卫生部发布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配合药品监管部门,召回包括盆炎净胶囊在内的14家药厂生产的不合格批次药品。4月30日,通知再次下发,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暂停使用药品监管部门公布的一批含铬超标胶囊药品,配合实施召回,并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公安部:部署严查严打“毒胶囊”犯罪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公安部高度重视。一是时间部署河北、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处罚。截至4月22日,当地公安机关共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人,刑事拘留45人,查获工业明胶、胶囊生产企业10家,查获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查获非法生产线80条,查获工业明胶生产胶囊7700余万粒。4月19日,公安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查严打“毒胶囊”犯罪,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最高检:派人监督问题胶囊事件背后的职务犯罪

4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院负责同志带领两个工作组赴河北、浙江等地,听取当地“毒胶囊”事件的传播发展情况,与当地检察机关共同研究介入事件调查,开展深挖事件背后执法监察人员失职渎职问题的工作。

高检院侵权检察院办公室近日向全国省级检察机关反侵权侵权部门发出通知,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和食品安全,维护社会

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查办“毒胶囊”事件背后渎职等职务犯罪的重要性,增强大局意识和政治敏锐感,主动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配合,发现和查办“毒胶囊”事件背后的渎职等职务犯罪。目前,河北、浙江、江西、山东等省检察机关已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介入事件的调查工作。

  【各方反应】

涉事省份:查封相关问题企业刑拘相关负责人

据浙江省新昌县委宣传部称,截至4月17日上午8时,新昌县公安机关已对23名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药用空心胶囊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中22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1名取保候审。被媒体曝光的2家企业和2家被通报的企业中,已经查封生产线57条,查封原料仓库12个,成品仓库14个。同时,鉴于监管部门负有监管不力责任,新昌县已决定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罗某停职接受调查。

另据央视报道,4月15日下午3时左右,河北省相关机构的执法人员赶到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现场进行执法时,一栋办公楼突然起火,楼内文件柜里所有的文件资料已经被全部烧毁。22日,该案告破,纵火原因为销毁证据、逃避打击。经调查,原阜城县王集乡人大主席宋江新(学洋明胶厂法人代表宋海新之弟)电话指使这家企业的职工刘爱国赶到厂区纵火,销毁了电脑、账本、文件。目前,涉案人员宋江新已经被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宋江新、刘爱国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宋海新及其子宋训杰等8人亦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刑事拘留。

江西省弋阳县方面,4月17日,被曝光的该县龟峰明胶有限责任公司因涉嫌“把工业明胶当食用明胶销售”停产整顿,该公司董事长李明元已被刑拘;分管生产的负责人取保候审;另有5名相关人员被警方严密控制,弋阳县一质监分局局长被停职。

  涉事药厂:召回曝光药品通过网站致歉

事发后,在被曝光的药企中,除丹东市通远药业和通化颐生药业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药品外,其余企业均无动作。而修正药业和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则否认其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后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才转变态度,宣布召回药品,并通过网站致歉。

4月16日,修正药业发布声明称,集团在第一时间停止了问题产品的销售,并组建了调查小组。声明强调该公司产品羚羊感冒胶囊所选择的空心胶囊生产企业是资质齐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企业。并将对复检结果保留依法追究相关供应商责任的权利。19日,修正药业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关于“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产品批号:)的处理进展”,称目前已经召回199件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并通过网站对公众表示歉意。

4月15日,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官网上就“毒胶囊”一事作出说明,称此次央视曝光的抗病毒胶囊(产品批号:)是2009年11月生产的,执行的是2000版药典标准,为合格产品。在2010版药典之前,胶囊的检验标准没有重金属铬的含量测定,只是规定重金属的含量标准为不超过。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的药典中才规定了重金属铬的含量标准为不超过。此外,辉南天宇药业强调目前合作的胶囊厂家资质证明齐全,产品合格。

4月17日下午,辉南天宇在官网上再次发表声明,称公司正在配合监管部门进行自检和复检工作,并将召回媒体报道的该批次的抗病毒产品。同时,辉南天宇还称公司所选择的空心胶囊生产企业是手续齐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胶囊生产企业。辉南天宇还表示,对于本次事件给广大客户带来的麻烦和不良影响深表歉意,但并未提出向消费者道歉。

  网友:探讨应对“毒胶囊”办法

“毒胶囊”的消息曝出之后,立刻成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关于此话题的微博达到300多万条。不少网友表示,“以后吃药都不吃胶囊了,粉末倒出来,胶囊皮扔掉。”更有网友献出了吃药粉不再感到苦的锦囊妙计,“将胶囊剥除取药粉入馒头洞中,再取一馒头片补洞,完成后再在手中揉搓,成一整体后吞入。”但也有网友对“只吃药粉不吃外层胶囊皮”提出质疑:“我听说,若剥开用,可能会降低疗效,或易引发药物性胃炎,这样的话岂不是危害更大?”

针对此事,多位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胶囊药品的外壳只是一种辅料,本身没有药用价值,其作用是作为一种载体,包着里面的药物粉末,以便将药直接送达胃部,方便患者吞服。不吃胶囊外皮的话,一是操作不便,二是有些肠溶胶囊是需要在肠道吸收的,如果只是粉末,可能到了胃里就被吸收了,达不到治疗效果,所以说只吃药粉不吃胶囊皮的做法并不可取。而对于馒头片裹药粉当胶囊服用,理论上靠谱,但不提倡,因为并非所有的胶囊药粉都能这样服用。

  舆情焦点1

聚焦事件处理情况反思“毒胶囊”横行原因

【舆情传播】

在4月15日事件被曝光后,药监局和各地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行动,对事件中涉及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舆论对此也表示了高度的关注。16日,包括《北京日报》、《湖北日报》、《大河报》在内的多家地方平面媒体均对《每周质量报告》的节目做了整理报道,不同省份的媒体在报道时,亦特别关注了该省、市有关“毒胶囊”的自查情况。如《羊城晚报》报道标题为《废料制胶囊药企卖毒药三种毒胶囊或流入广东》。而一些市县级媒体则将关注本地的自查情况作为关注重点,如浙江嘉兴在线的报道标题即为《我市紧急排查毒胶囊药品生产企业无问题》。《证券时报》则刊发报道《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涉“毒胶囊”人员被警方控制》,提到了学洋明胶蛋白厂综合楼发生火灾的情况,但并未交代具体原因,该报道当日共被转载12次。此外,当日媒体评论也开始大量出现,评论内容多集中于对监管缺失导致“毒胶囊”横行的谴责。

4月17日,和刊发报道《浙江新昌对23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浙江新昌毒胶囊嫌犯增至23人已抽检成品胶囊78批》,关注了新昌县公安机关对此事的查处情况。《新京报》刊发报道《毒胶囊原料供应商纵火销毁证据被拘》,对学洋明胶厂的起火原因做了报道。人民网和《证券时报》则分别刊发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尽快公布“毒胶囊”调查结果》和《“毒胶囊”续:药监局组织开展检查工作》,关注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此事的追查与问责情况。

4月18日,中国广播网的报道《卫生部部长陈竺回应铬含量超标胶囊事件》关注了卫生部部长陈竺对此事的回应。《证券时报》则继续关注涉事企业的处理情况,刊发报道《江西弋阳毒胶囊事件涉案董事长被刑拘》。在地方媒体报道方面,《京华时报》刊发报道《京现4批次皮革胶囊市场上数量较少被责令暂停销售》,关注了北京市场对“毒胶囊”的自查情况,该篇报道被转载近40次。此外,海南、天津、珠海等地的媒体也分别刊发报道,关注本地市场中的“毒胶囊”情况。

4月19日,《新京报》和《京华时报》均刊发报道,关注江西一名质检分局局长因毒胶囊事件被停职调查事件,并通报了新昌县关于胶囊原料及半成品抽检结果公布,结果显示,96批次中33批样品重金属铬超标。该新闻在被多家媒体转载时将标题改为《媒体称毒胶囊越揭越多药监局仍在躲猫猫》,暗示国家药监局药品检测迟迟没有结果。也许是媒体的施压产生了效果,当日晚10时,中国经济网刊发报道《国家食药监局“问题胶囊”抽检结果:最高超标70多倍》,报道了药监局的抽检结果。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也刊发短讯《公安部已抓获53名毒胶囊犯罪嫌疑人》,关注了公安部的查办情况。

上述一系列报道在4月20日均被媒体多次转载。21日,《新快报》刊发报道《两涉案企业去年已入“黑名单”》,关注了对新昌县涉生产“毒胶囊”企业的调查情况,称两家涉案企业去年就曾被查出铬超标。同时,在这一阶段,媒体评论内容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从单纯对监管缺位的谴责,向建言善后处理转变,如《华商报》评论《“毒胶囊”之后受害者的权益如何弥补》等。也有评论对政府目前的查处行为提出建议,如荆楚网评论《打击“毒胶囊”不能靠公安单枪匹马》等。

从4月21日开始,多地均报道了大量不明来源的空心胶囊被丢弃的新闻。21日,广东《江门日报》报道称,西安市灞桥区枣园苏村的田地中被人倾倒了大量的空胶囊。23日,《大河报》的报道《空壳胶囊“投渠自尽”郑州郑上路一渠沟成彩虹河》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报道中配发的一张充斥着五颜六色胶囊的河流的照片在网上被广泛传播,网友纷纷感慨:“美的真讽刺!”之后,渠沟中的胶囊被送检,但截至本刊发稿,尚无新信息出现。

4月25日,《检察日报》刊发报道《最高检派员督办问题胶囊事件背后职务犯罪》,、法制网亦报道此事。27日开始,有关此事的深度报道开始出现,如《三联生活周刊》刊发报道《中国胶囊之乡的迷茫:药品稽查大队成空壳》,《经济观察报》刊发报道《毒胶囊损毁新昌声誉官员直言“关就关吧”》。在这一阶段,涉案企业的赔偿与“毒胶囊”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成为讨论重点,如网络知名爆料人周筱赟就在《南方周末》刊文《毒胶囊事件,当激活惩罚性赔偿制度》。一些法律界人士则关注了赔偿的操作性问题,如《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毒胶囊事件公益律师团:惩罚性赔偿难度大》及《时代商报》的报道《法官提问:如何证明吃过“毒胶囊”?》等。28日开始,随着五一小长假的到来,相关报道逐渐归于沉寂。

  【舆情综述】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媒体和微博对事件的每一步进展均给予了高度关注,同时,也对事件的后续处理形式提出建议,并对“毒胶囊”横行的原因做出反思。

  ◆反思“毒胶囊”成因

监管失职。《襄阳日报》评论《“有毒胶囊”是怎样炼成的?》认为,监管的疏失是炼制“有毒胶囊”的间接催化剂,却也是非常关键的催化剂。在“白袋子明胶”的销售和使用已成为公开秘密且记者可以揭开这个秘密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不能发现任何破绽,有失职之嫌。另外,食药监等部门对胶囊厂、药厂的产品以及处于销售环节的药品还有抽检的职责,无论企业是否履行自检责任,如监管部门抽检全面到位,完全能够把“有毒胶囊”卡在生产环节或销售环节,而监管部门的表现则让公众失望了。

《西安晚报》评论《“毒胶囊”里包藏着什么秘密?》也强调,发现这样的安全事故,很多时候不是监管部门的主动为之,而是媒体或网友的深刻揭露,在此基础上,才看到滞后的监管部门极其被动地发出停止销售问题食品或药品的“紧急通知”,以及此后的被动性调查和处理。或许,正是得了这种“监管不良症”,才造成了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有毒胶囊里,包着的是“监管不良因子”,于是,“治病药”成了“致病药”。

经济至上思想严重。39健康网评论《经济至上思想造就毒胶囊》分析称,很明显,工业明胶胶囊的诞生,就是一个“钱”字作祟。在我国,存在这种问题的绝对不止药品行业,食品乃至任何行业,都有为图利益不择手段的现象,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这说明我国对经济的盲目崇拜已经偏离了轨道,有些商人、官员都有明确的错误目标:赚钱或者升迁,而他们的手段就是经济高增长率。在这种功利主义的促使下,有的官员可以放弃原则,牺牲环境,或者允许不法工厂不符合生产安全条件开工生产。短期内会降低

毒胶囊事件持续发酵 王亚伟逃过一劫 金鹰基金意外之喜

毒胶囊事件继续在网民中发酵

4月15日,央视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播出后,立即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也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前天,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宣传部长、副县长李华一在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回应,引发网友强烈质疑。很多网友认为“政府故意逃避责任,想把坏事变成好事”。白甚至在节目中公开表示,“我怎么总觉得听李副县长讲的是政绩、政绩,又是怎么做到的?”

调查

监管不力高居榜首

4月15日,Sina.com推出“如何对待修订后的医药行业等医药胶囊中的铬?”据网上调查,截至昨晚17时,共有10名网友参与了投票。调查结果显示,73.0%的网友认为责任在监管部门,20.0%的网友认为责任在药厂,只有4.6%的网友认为责任在明胶厂。此外,多达92.8%的网友选择了“不要相信良心医学”的口号。

尽管央视报道称,第二天,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紧急通知,暂停销售和使用13种药用空心胶囊产品。但网友普遍对“监管部门总是滞后于记者的调查”表示不满,网友@ lily Lily总结“所有的三聚氰胺、瘦肉精、毒胶囊都是记者发现的!都没有被政府职能部门发现!”

自救

网络热传的“馒头胶囊药吃法”

很多网友在表达“愤怒和谴责”的同时,也在努力规避毒胶囊的潜在风险。其中,一项名为“馒头式胶囊药吃法”的“发明”备受网友追捧和热议。

记者发现,吃馒头胶囊药的“发明者”竟是网友@彩猴。昨天上午10点左右,网友@彩猴在微博上介绍了“馒头式胶囊药吃法”:买一个馒头(馒头可以做成饼,要又热又软);2.挤成凹块;3.拧开胶囊,将药倒入猫成团(为保证能吞咽,最好分成两块)。结束,你可以吃了。”

这条微博引起了大量网友的转发和模仿,在此基础上,网友们“发明”了各种新的法律,比如“汤圆胶囊吃药、水果胶囊吃药、蔬菜胶囊吃药”。很多网友感叹,“万能的网友对毒胶囊反应很快,任何困难都打不过网友。”

然而,“馒头式胶囊药”并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吉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周玉来教授认为,将胶囊拆开直接食用或搭配馒头食用是不科学的,因为胶囊的外壳可以保护胶囊内的颗粒或粉末不被胃液破坏,从而保证胶囊的功效。此外,有些药物,尤其是肠溶缓释胶囊,对人的口腔和胃有刺激作用,在胶囊壳的保护下服用是安全的。

愚弄

歌曲和漫画发泄他们的不满

“你把我的蓝色鞋子当成胶囊了吗?”连日来,央视曝光的8家药企中有3家,即——修正药业、通化金马药业、青海格隆东药业的官网接连被黑,但网友们却大加赞赏。此外,网友们通过歌曲、漫画、笑话等形式发泄对毒胶囊事件的不满。

毒胶囊曝光后,一首《泛滥毒药风》的网络歌曲开始在网上传播,网友们用《最炫民族风》的封面,用欢快的节奏和沉重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悲伤苦恼。很多网友感慨道,“网友们太有才了,MVs都出来了”。明星网友@李冰冰也用帖子表达了愤怒,“药是治,但有害!愤怒!沉默!”

网友@大尸凶手创作的一部《破鞋的妙用》漫画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漫画中说“一只破鞋可以变成果冻酸奶、药胶囊,可以迎来无良专家和官员”。网友@清迈素对此相当赞同。“大破鞋真了不起

昨天下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发表了一篇《胶囊有毒,怎么办?1)打开胶囊,2)将药粉倒入鞋子,3)取微博,引发网友转发和评论。

使…省悟

单纯吃胶囊“铬中毒”的概率很小

随着毒胶囊事件的不断发酵,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不过,不少专家表示,由于摄入量较小,短期内单纯服用胶囊类药物导致“铬中毒”的概率很小,市民无需过于担心。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孙远明说,铬本身就是人体需要的。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50毫克是安全的,但最高不超过500毫克。少量的铬对人体有好处,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他还说:“通过食物和药物摄入铬引起的中毒很少见。现实中,常见的铬中毒多与化学和电镀工人长期接触铬,或口服过量重铬酸钾不当有关。”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营养科主任何青也表示,人体内有少量的铬离子,在人体的糖代谢和脂代谢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取的三价铬。它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关键成分,能促进胰岛素的作用,影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但铬在人体内的过量积累具有致癌性,可能诱发基因突变。(记者丁建亭)

相关阅读

  • 毒胶囊事件曝光始末
  • 毒胶囊事件曝光 毒胶囊事件证券市场影响盘点
  • 三问“毒胶囊”事件
  • 毒胶囊事件一周年调查:2万涉案者被惩处
  • 毒胶囊事件持续发酵 王亚伟逃过一劫 金鹰基金意外之喜
  • 毒胶囊事件 食品安全作业
  • 蒙牛牛奶大变革事件
  • 蒙牛董事长牛根生 你知道吗
  • 毒胶囊事件
  • 本文链接:http://www.1516qp.com/ent/934.html

    毒胶囊事件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27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