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朱洁静“浪姐”后舞台首秀,第401场“电波”登陆上海

jason2022-07-15 21:00:04485

“时隔半年,‘电波’终于要演出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在剧场迎接大家。”7月15日,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登陆上海文化广场,拉开复演大幕,主演朱洁静激动地说道。

这是“电波”的第401场演出,观众们翘首以待,十分钟便抢光了门票。这也是朱洁静参加《乘风破浪》第三季后,回归舞台的首秀。

今年1月,“电波”在美琪大戏院迎来第400场演出,原计划在4月回归驻演,却被疫情打乱了演出脚步。时隔半年,“电波”在文化广场开启新百场的序章,也为这座城市文化产业的复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装台又拆台,排练了又取消,来回好几次,但我相信,一切都不晚。只要能在剧场相见,多久我们都愿意等待。”再次和王佳俊搭档的朱洁静希望,久违的相见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

《永不消逝的电波》

扔掉惯性,“电波”让她踏在泥土上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上海歌舞团以解放前夕我党情报人员李白等烈士为原型创作的舞剧,朱洁静扮演的是英雄李侠(以李白为原型)的妻子兰芬。

接到角色的那一刻,朱洁静觉得自己和兰芬哪都不像,有年代上、外形上、心理上的距离。她特别要强,而兰芬是站在李侠背后相夫教子的中国传统女性,很柔软,没有很锋利的那一面。

为了接近角色,她试着从道具开始。一把破旧的蒲扇、一件被扯烂的旗袍,就像护身符,成为她自我催眠,慢慢代入角色的工具。

参观李白故居时,朱洁静发现,通往阁楼的楼梯非常窄,每走一步都有木头老化的嘎嘎声,后来表演时,她就学着像小猫一样蹑手蹑脚。

舞台经验丰富的她,也曾在“舞蹈性”与“真实性”之间徘徊。

剧中有一个拍走丈夫身上灰尘的动作,她曾经习惯性采用舞台上常见的芭蕾手位、兰花手,导演马上说,有一种“可怕的做作”,非常刻意。于是,她反复打磨,努力从细节里找寻生活中的烟火气。

拍灰、扫地、擦桌子、铺床单、晾衣服……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朱洁静在慢慢靠近人物。比如扫地,她发现,真实的劳动妇女在工作或带孩子一天后,腰是直不起来的,永远都要扶着。她还学了织毛衣,两只手一开始像机器,渐渐地,她从平针、上针、下针里摸到门路,手势越来越利落。

“不经意间的这些生活的细节,一点一点堆砌、叠加、积累,慢慢得你就变得真实了。”对朱洁静来说,最难的并不是跳舞的技术,而是如何把舞者的惯性扔掉,把演戏的痕迹抹掉,把“朱洁静”扔掉,把生活搬到舞台上,“我以往的角色都很美、很瘦、很仙,这个角色让我变回了人,重重踏在泥土上。”

吹响集结号角,百余场演出蓄势待发

7月8日,上海文化广场以“欢迎回来,生活的世界”为主题,拉开了复演的序幕。

当天,上海芭蕾舞团用海派芭蕾《茶花女》重新迎接观众的到来。虽然气温高达37℃,却难挡观众进剧场的热情,熟悉的掌声和欢呼声再次回荡在观众席。

为了确保观演期间的安全,文化广场严格遵循50%的上座率,在隔座中贴上封条,封条上印有不同的歌词,均来自文化广场的六部自制音乐剧。为了减少接触,文化广场还采用“电子票”为观众扫码入场,纸质版的票根则作为纪念票,被提前放在座位的上方。这些设计有创意,也贴心,为重新踏入剧场的观众送上涓涓暖流。

7月15日-16日,上海歌舞团用看家大戏《永不消逝的电波》,吹响了文化广场集结观众的第二波号角。文化广场紧跟上海疫情防控的要求,正在有序开展复演,谨慎推进各类演出项目。

截至今年年底,百余场演出在文化广场蓄势待发。其中,由文化广场制作出品的各类音乐剧演出,将在近期陆续回归观众的视线。

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将于7月22日-24日强势来袭。今年1月,《粉丝来信》中文版初次亮相文化广场,为沪上观众奉上了一场诗意绵长的文学图景。目前,二轮演出的售票已经全面开启,全体演员也在紧锣密鼓地加快排练进程。

与此同时,音乐剧《星际信使》中文版也在本周全面开票,收到了超乎预期的市场反馈。《星际信使》描述了伽利略与开普勒研究“日心说”理论的过程,8月13日-21日将在上海上剧场和观众共赴“星辰之旅”,见证两位科学家之间的人文思辨。

《粉丝来信》

本文链接:http://www.1516qp.com/ent/51925.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