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红星观察|从“天花板”到“破碎感”,明星的演技仅热搜可见

jason2022-06-20 19:00:03418

随着一部影视剧的播出,微博热搜上的词条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比如正在播出的《梦华录》,热搜上出现的是“陈晓眼神会拉丝”;再往前,成毅、肖战、王俊凯、迪丽热巴、檀健次、任嘉伦、朱一龙等等演员都先后在剧集里有了“破碎感”,以至于让人疑惑,演员里完完整整没破碎过的还有谁?时间再往前推,则是“××演技”的天下……

陈晓(《梦华录》剧照)

这些莫名其妙的热搜背后,离不开粉丝的疯狂营业——誓要压住所有对自家偶像的吐槽;另一边,也少不了部分影视剧出品方、平台和演员团队的助力。演技的好坏,仿佛“谁大声谁说了算”,被彻底淹没在大量虚假无效的热搜词条中,愈演愈烈。

【热搜词条】

为了营销演技才尽词穷

“破碎感”无疑是这一年多来的顶流词汇——虽然无从考证这个词为何会被用到形容演员的演技上。

“破碎感”一词最初和演员演技发生关系,应该是拜仙侠剧《琉璃》所赐。剧中成毅饰演的男主禹司风躺在床上,嘴唇发白,用微弱的声音对女主说:“我是一只破碎的花瓶啊……”随后,成毅带着“破碎感”冲上了微博热搜。

成毅(《琉璃》截图)

陈都灵(《良辰好景知几何》截图)

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主角被虐的桥段,都可以说演出了“破碎感”。《良辰好景知几何》中的主角陈都灵,一个哭戏就有了#陈都灵演出了林杭景的破碎感#;王俊凯在《重生之门》中哭红了眼睛,就有了#王俊凯庄文杰落泪破碎感#……因为#演出了沈翊破碎感#而冲上热搜的檀健次,刚开始也不知道“破碎感”是啥,还以为是说他演得太烂——看来不知道什么是“破碎感”不光是网友。

现在的演技营销,可以说是才尽词穷,往往都是批量复制,撞词撞得格外厉害。在“破碎感”之前,比较流行的是“××演技”,在微博搜索“演技”,可以看到#陈晓演技#、#刘亦菲演技#、#李易峰演技#、#王俊凯演技#等和几十位演员有关联的词条。

“演技”常上热搜

“名字+演技”的模式似乎过于简单了,于是“××演技炸裂”又被发明了出来。以至于演员黄磊专门在一档节目中吐槽,自己特别不喜欢演技炸裂这样的表达。此后,热搜词条的花样从略显夸张的#××绝了#、#××演技天花板#,又发展出让人“不明觉厉”的#××故事感#、#××氛围感#……

到底是谁在制造演技热搜词条?据媒体公开报道,这些吹捧背后,离不开粉丝、影视剧制作方、平台和演员团队的助力。中国电影报道曾披露,此类热搜,一般是通过营销号集中发布同一内容,吸引用户短时间内大量转、评、赞,增加话题讨论度。如果热度未能达到预期,营销号还会想办法控评、刷量。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平台算法,帮助营销内容登上热搜。一旦上榜,还要继续铺开“广场”,购买用户对话题增加原创讨论,进一步巩固热度,帮助内容热搜排名继续上升。

“这肯定是一种过度营销,对于观众来说,可能就很反感。”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对于一部剧和演员来说,肯定希望在剧集播出时有热度,那就必须营销。目前业内衡量一部剧是否出圈,往往就看上没上热搜,上了几个热搜。要上热搜,那就需要剧中的演员特别是流量演员加持,吹演技肯定是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看看,现在很多剧集制作方做的播出战报,都会把上了多少个热搜放在最前面,关于演技的热搜必不可少。”

好的数据,对于各方来说都是脸上有光。但对于路人来说,看到这些虚无缥缈的词,脑中可能还是一片空白:真的有那么好?最终,微博里演员们的演技被吹得天花乱坠,但实际来看也就不过如此。

【业内观点】

文艺评论要对审美提出更高要求

这些年,著名编剧汪海林一直在关注粉丝文化,在他看来,这些对流量明星的夸赞是有一个变化甚至升级的过程。过去粉丝们的夸赞,都是夸明星们的脸,千篇一律的颜值多高、多帅之类。但这两年,粉丝们有了新的评价体系,他们也逐渐认为,流量演员应该有演技才更值得骄傲,于是他们的吹捧话术相应调整,只吹捧颜值已经不吃香了,调整成吹捧演技。然而大多数流量又没有演技,那粉丝就拿放大镜找优点,于是就有了那些无中生有的吹捧。

在汪海林看来,这种吹捧还是换汤不换药,方式方法、话术依然一样,还是一种互相洗脑的力量,把没有的说成有。于是,每当有流量演员的影视剧播出,微博上就出现一堆夸赞演技的热搜。对于路人来说,这就形成了一个壁垒——粉丝们在这边夸,路人在那边冷眼观望。

“破碎感”

网友吐槽

汪海林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粉丝对偶像、爱豆的感觉,很像恋爱中的人:我喜欢他,他的缺点也可以变成优点。粉丝们这种盲目、非理性的爱,就不要企图用理性来证明它的合理性。“演技是需要理性来证明的,是有标准的。但粉丝把自己陷入到一种自我矛盾当中。粉圈是什么,粉丝追星是什么?追星行为本身,就含有很多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的行为还要证明理性的东西,显然很荒谬。”

影视策划人、影评人谭飞把粉丝们的这种行为定义为“尬夸”,“现在还挺普遍的。比如说经常会见到一个词叫‘演技炸裂’。怎么炸裂啊?难道好演技都炸掉了,都没了是吧?”谭飞说,这些尬夸里面的参与者,大多是粉丝以及一些很低级的营销号,他们本身文化水平有限,词汇量也很有限,所以写的东西就让人觉得很滑稽。

“演技炸裂”

汪海林认为,这种盲目的夸奖,实际是对标准的抹杀,粉丝们通过控评,通过盲目发声,企图建立一种新的标准,然而他们在舆论场上造成的影响就是一个完全负面的东西,反而把专业的评判给淹没掉了。

谭飞则认为,这些盲目的吹捧,首先会对一些良莠不分的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现在追星的都是小孩,他们的审美还在成长中,会误以为这些并不算好的表演就是好的,从而拉低了他们的审美。其次,这些尬吹对整个戏真实的质量会有伤害,当不明真相的观众看到这种强吹起来的虚假泡沫时,可能看后很失望,发现货不对版。长此以往,让普通观众对行业失去信心。“我觉得文艺评论还是要更高级,要对审美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要良币驱逐劣币,把这些特别明显的营销赶出去。”

【主管部门】

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加强管理

网络热搜的轰炸式营销,让许多演员有了更多曝光度,其参演的影视剧似乎也成了“爆款”。然而回归线下,这些所谓“热门”的影视作品,在不少观众看来却是“查无此剧”。值得欣慰的是,不管是媒体还是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在出手批评、管理这些行业乱象。

今年3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先后发文,批判部分影视作品的营销过度追求流量效应,宣传噱头与内容品质背道而驰,甚至以剑走偏锋、过犹不及的方式,破坏了观众客观、理性感知艺术的影视行业环境,对文艺创作产生了严重伤害。#过度营销赢不来观众的心#话题随即登上热搜榜单第一。同样在3月,国家网信办通报,2021年“清朗”行动中,特别对饭圈乱象进行了整治,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中,“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也是重点任务之一。

不久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管理办法》,对经纪机构、经纪人员的管理进行了相应要求,其中明确提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加强对服务对象官方粉丝团、后援会等账号的日常维护和监督管理。相关账号应当经过经纪机构授权或者认证。经纪机构不得授权未成年人担任相关账号的群主或者管理者。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引导和规范粉丝行为,不得组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等活动和集会。

其中第十三条还提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严格规范信息发布,不得发布或者雇佣营销号发布引发粉丝互撕、拉踩引战等有害信息,不得以打赏排名、刷量控评、虚构事实、造谣攻击等方式进行炒作,不得以虚假消费、带头打赏、应援集资等方式诱导粉丝消费。

可以预见的是,在舆论的关注下、在相关部门的整治下,尬吹演技的过度营销可能会有一些改变。更重要的是,希望越来越多的演员,丢掉浮躁,真正琢磨演技,从而让自己配得上这样的赞美。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实习生 毛渝川

编辑 李洁

本文链接:http://www.1516qp.com/ent/48887.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