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无暇赴死》是特工电影最后的曙光吗?

jason2021-11-07 09:30:02493

原计划定于2019年11月上映的电影《007:无暇赴死》,因新冠疫情影响历经了七次延期推档,逐渐从“无暇赴死”变成了“无暇上映”。终于在2021年10月29日,这部属于第六任“007”丹尼尔·克雷格的落幕之作在中国大陆院线登陆。

上映首日,这部好莱坞大片票房收入4940万元,击败了正在热映的《长津湖》;次日,票房收入飙升,冲上7500万元,两天票房突破1.2亿元。目前,国内豆瓣评分显示《007:无暇赴死》评分7.0,打出三星、四星的观众居多,相比上一部007电影,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

自007系列影片第一部至今,已有25部电影,前后有6位演员诠释过风格不一的超级特工“詹姆斯·邦德”。有人说,《007:无暇赴死》是特工电影最后的曙光,也有人把期待留给了下一任“007”。

1

呈现最柔情的007唯有反派让人遗憾

从《007:皇家赌场》至今,丹尼尔·克雷格出演了5部007系列电影,演绎了15年的詹姆斯·邦德。作为骨灰级影迷,《007:无暇赴死》对我来说是最柔情的、最无助的一部。和以往系列相比,007的文戏更多,人物内心更丰富,带来的直观感受就是厌倦了漂泊、不再享受孤独,并且期盼着一个港湾。

电影依旧是熟悉的配方:西装笔挺的人物,阿斯顿·马丁跑车,不可能完成的特工任务,还有琳琅满目的豪车追逐、空中冒险、海上潜入、丛林枪战等场面,好不热闹。除了最后的高光片段,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却是一个普通的举动——蓝眼睛的可爱小女孩得救后将乘船离开,007脱下了自己的外套蹲下为她穿上,那一刻的007,就像一个习惯独行的孤狼终于有了牵挂。

除此之外,汉斯·季默的电影配乐依然没有让我失望,恰如其分烘托了情绪,又不争夺剧情画面的光彩。台词上也延续着英式幽默风格,电影中詹姆斯·邦德玩“蓝眼睛”梗还是让人忍俊不禁。

要说看着唏嘘的地方还是电影反派的诠释,即使到了最后一部谢幕之作,依旧没有展示出魅力。虽然不奢望反派成为经典角色,但起码得聪明,拥有如此强大的装备却这般操作,真是留下了大遗憾。

(不出道的影评人)

2

角色内核有所改变道具完全贴合007气质

邦德为了消灭纳米机器人病毒,被提前发射的导弹炸死在荒岛上,战友们为了驱逐侵略者,牺牲在异国他乡。很难想象,什么时候,一向自由散漫而又富有浪漫主义的特工007,变成了一个可以为国家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我想,这种角色内核的变化,应该也是为了迎合当前观众们的口味。当今的潮流就是让英雄人物走下神坛,将其越来越人性化,钢铁侠这样的漫画英雄人物都被安排着死去,更何况007只是一个凡人。

对比皮尔斯·布鲁斯南版的007,此次克雷格版的演绎少了很多风流倜傥与冷酷无情。虽然克雷格也穿着燕尾服,喝着马提尼,但他变得更加多愁善感,更容易受伤,这已经让007特工这一最显著的标签徒有其表了。除了这一大改变,电影中倒是保留了不少传统,比如007的各种高科技小玩意。这部《007:无暇赴死》中最让人惊喜的是手表,其次是空中、水中两栖的滑翔机,这些设计在复古中带着科技感,可以说完美贴合了007的气质。

(狂人一个)

3

开场元素充满巧思结局令人唏嘘和感动

《007:无暇赴死》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特工做任务”电影,它也是一部赤裸裸的商业片。160分钟的电影里,用了不少篇幅去刻画邦德此前几部作品只是用来点缀的文戏,直接拉长了邦德稀松平常但又珍贵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每部007里邦德都会有一部主题曲开场,除了《007:皇家赌场》用复古平面动画致敬此前007系列,从《量子危机》开始就用了CGI真人转场穿插整部影片的关键元素和议题,可谓成为了视觉艺术开场的试验田。这一次也不例外,每一个转场和元素的设计,都让我目不暇接,尤其是DNA和武器结合的创意,不得不惊叹既契合影片要素又充满巧思,非常高超。

等到开场演绎结束后,邦德的任务就此展开,一个接一个的艰难任务和谜题等着他去完成。和《碟中谍》不一样,同样都是老特工,伊森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邦德则更多地把焦点放在和对手的正面对抗上。相对来说,我更喜欢最终反派没登场前的那些铺陈段落,一切恐怖事件的原因和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都被层层包裹,所有机构和组织都为自身利益权衡事宜,邦德如同汪洋孤舟在海浪中潜行,努力寻找着答案。

其实这部电影制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整和圆满落幕邦德,所以看到最后他的抉择会有一种唏嘘和感动涌上心头,这或许能成为它获得高分的原因所在。

(大聪哥)

本文链接:http://www.1516qp.com/ent/28194.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