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安然事件十年祭(安然事件图)

jason2021-10-06 00:21:1977618

安然事件就是一个坐标。回顾十年,或许我们可以用当年悲叹法国大革命的波旁王室的一句话:“他们没有忘记发生的任何事情,也没有吸取任何教训。”

2001年10月,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能源公司安然因假账等多项犯罪被曝光,轰动一时。首席执行官在诉讼过程中去世,首席财务官被判24年。曾经排名前五的安然审计公司安达信也失去了声誉,被迫倒闭。美国国会迅速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整顿公司治理,加强信息披露,稳定面临信心危机的市场。十年后,美国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泥潭,政府束手无策。那一年的决定性行动不再。面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失控状态,不禁要问十年前轰轰烈烈的实践收到了什么效果。

安然之所以成为时代的象征,是因为在世纪之交,它以“金融创新”的名义,欺诈性地利用监管漏洞,导致公司治理出现严重问题。第一,时间,的商业道德、公司治理、透明度、警惕过度复杂的金融产品、过度沉迷于短期利益等。都成为市场集体告白盛宴的主题。

新闻媒体经常把安然比作财经新闻的水门事件。细心无畏的记者把大公司的败类带出来绳之以法,标志着媒体监管市场的胜利。至于事件发生前媒体是如何成为拉拉队的,《财富》杂志连续六年蝉联安然“美国最具创新力公司”,吹捧CEO有多睿智,领导有多优秀等等,所以尽量少说话。事件被旋风般报道了一段时间后,财经媒体并没有太关注安然的后续追踪。事实上,在被起诉的13名高管中,只有7人实际被判刑,其余4人在对原判决提出上诉后被判无罪。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执行力度不高,尤其是在信息披露的要求上。在“金融创新”的光环褪去一段时间后,再次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最终导致次贷、各种衍生品等“有毒资产”泛滥。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除了像麦道夫这样的小丑,没有真正的大银行高管在骗人时被起诉,更不用说误导投资者的评级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官员,这似乎真的不如安然的反应。

诚然,美国国会并没有闲着,多德-弗兰克法案有849页,比66页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还要壮观。然而,在讨论期间,华尔街的银行巨头们已经开始抵制,抱怨实施成本太高,这将进一步削弱美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公众对该法案漠不关心。在过去的三年里,抵押贷款危机的后果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失业率仍然很高,这继续困扰着美国社会和经济。失望、无聊和无助已经成为反对贪婪和反对华尔街劫持政府的示威游行。

主流媒体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报道显然力度不佳。多年来,许多盲点,如忽视美国中产阶级的萎缩和对深层次问题缺乏理解,都在这里表现出来。更多媒体认同阴谋论,暗讽索罗斯是我们背后的驱动力,真的是筋疲力尽了。

无休止的金融危机给普通人带来了极度的焦虑和恐慌。在对未来没有把握的时候,金钱似乎提供了一种安全感,对金钱的痴迷是害怕未来会比现在更糟糕,不像太平时代对金钱的追求,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但事实上,当财经媒体报道市场震荡时,加深了广大读者的焦虑,因此有经济学家建议远离市场报道,这并非没有道理。

这场金融危机确实在考验传统的财经媒体。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就成全了一句英语俗语:水手们忙着整理泰坦尼克号的躺椅,整艘船都会撞上冰山,却忙着琐事。

路透社、彭博等专门从事金融服务的新闻机构,意识到过去财经的狭隘定位,开始关注民生和经济新闻。路透社特别派出资深记者,调查全球化对美国各地中产阶级的影响,而彭博则鉴于政治决策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加强了当前的政治报道。

财经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消息一直只有美国在关注。这场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对美国市场体系的评价,许多“不言而喻”的游戏规则应该被拿出来晒晒。例如,透明度应该没有争议,但如何制定透明度规则?公司治理听起来有多理性,但为什么安然事件后美国公司的公司治理没有任何进展?为什么美国不愿意采用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

安然事件就是一个坐标。回顾十年,或许我们可以用当年悲叹法国大革命的波旁王室的一句话:“他们没有忘记发生的任何事情,也没有吸取任何教训。”

(周乃器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财经新闻特聘教授)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相关阅读

  • 安然事件
  • 科学界“安然”事件的警示
  • 安然事件十年祭(安然事件图)
  • 本文链接:http://www.1516qp.com/ent/19380.html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18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