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jason2021-09-19 18:37:5454812

摘要:

巴林的银行倒闭是金融领域的经典案例。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前提,即决策者都是有限理性的,通过对巴林银行失败的分析,认为危机是由决策者的认知偏差和过度自信引起的,同时伴随着认知障碍和损失厌恶。并从行为过程控制、结果控制、人员控制和文化控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控制投资行为偏差的措施。

关键词:

巴林银行倒闭;行为金融学;投资行为偏差;控制措施

1995年2月,巴林银行亏损超过6亿英镑,超过其资本总额3.5亿英镑。英国中央银行宣布,英国商业和投资银行——-巴林银行因经营失误破产,引发全球金融领域的强烈波动。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尼古拉斯在指数和期货,交易日经225股票合约失败,直接导致巴林银行亏损。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公布后,许多学者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主流观点认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高杠杆使得股指期货的投资风险更大;集团内部管理相对松散,即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巴林银行内部各部门权责不清,权限不明。巴林银行缺乏全球协调和信息沟通。这些观点分析了巴林银行失败的原因,值得借鉴。然而,这些观点都是基于理性人的假设,相反,决策者往往是有限理性的。根据经济学,行为人是完全意义上的理性人,即理性人假设这个理性人会以一定的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做出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决策。然而,行为金融学最基本的假设认为行为人是有限理性的,行为金融学是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动机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该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上的偏差和异常,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和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个能够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本研究从行为金融学中有限理性假设的角度分析了巴林银行失败的原因,并总结了防止决策者行为偏差的措施,主要从行为过程、结果、人员和文化控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巴林银行破产程序。

巴林银行由弗朗西斯巴林爵士于1763年创建。由于经营灵活,善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在国际金融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震惊了国际金融领域,成为操作风险的典型例子。巴林银行失败的最直接原因是交易员李森在衍生品交易中犯的错误。类似事件包括CAO事件和伦敦鲸鱼事件。巴林的银行倒闭是从一个错误的账户开始的,也就是“错误账户”,专门用来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错误。后来伦敦总部要求再设置一个错误账户,即“account”,记录小错误,在新加坡处理。不久后,他被告知要遵循旧规则,并直接向伦敦总部报告所有错误。然而,“账号”却成了电脑里真正的“错帐”。1993年,年仅26岁的李森被任命为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有限公司(BFS)结算部负责人,主要从事日经指数期货交易和日本国债期货交易李森利用错误的账号隐瞒了许多失败的交易,交易金额高达8.6亿英镑。1994年1月至1995年2月,为满足巴林银行内部审计师的审计和保证金要求,里森出售了鞍马期权组合,同时出售了日经225指数期货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使其收益等于“”账户中的多次失败损失。然而,1995年初,日本神户发生大地震,日本股市大跌。日经225指数指数下跌1055点,跌破盈亏平衡点。李森的策略开始亏损,总亏损超过5000万英镑。事后,为了掩盖交易失误造成的损失,利森通过编制虚假账目骗取巴林银行伦敦总部46亿英镑,并以此为保证金在3月买入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并在期货卖出2.6万张日本国债,然而与预期相反,神户地震后,日本国债价格开始上涨,日经指数继续下跌,进一步扩大了损失。最终,巴林银行的亏损远远超过其总股本。1995年2月,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因经营失误造成巨大损失,无法继续经营,巴林银行因此宣告破产。从制度上看,巴林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交易和清算角色的混乱。在新加坡担任巴林新加坡期货交易部、清算部经理后,瑞森主要代理客户买卖衍生金融产品,代替巴林银行从事套利。由于银行允许其交易员的有限风险头寸,工作风险相对较小。然而,李森既有交易又有清算的职责,并且隐瞒了自己的错误,最终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第二,行为金融分析。

巴林银行的失败主要是利森衍生品交易失败造成的巨大损失,这清楚地反映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即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使得决策者具有过度自信和行为偏差的特征。(一)确认偏差。1.事件分析。李森是国际金融界的“天才交易员”。在担任新加坡巴林银行期货公司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期间,他被誉为“无敌利森”。1994年下半年,里森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开始走出衰退,于是大量买入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然而,1995年初,日本地震导致股市崩盘,李森的多头头寸严重受损。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李森的崇高地位。根据他的天才经验,为了化失败为胜利,李森再次在日经225期货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中大量持仓,持仓总数超过10万手。1995年2月,日经指数加速下跌,使得瑞森在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超过了整个巴林银行集团的资本和储备之和。李森认为他将从这些交易中获得巨额利润,但现实与他的预期背道而驰。2.行为分析。行为金融学中的确认偏差意味着,一旦人们形成先验信念,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

各种证据来支持论证自己的信念,有时甚至会人为地歪曲新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支持他们信念的证据也增加了他们的“过度自信”。里森先前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一种认为衍生品价格走势容易预测的强烈信念,一旦这种信念形成,他就会停止关注那些否定它的新信息,当有巨大的损失时也无法摆脱它。里森投资的进一步扩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犯的正是行为金融学中确认偏差的认知错误。(二)过度自信与认知失调。1.事件分析。里森在事业历程上刚开始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门的一名员工,1989年7月他正式抵达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巴林银行的印尼分行找到了一份工作。里森的耐心毅力和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有效地解决了许多问题,因此他被认为是期货和期权结算的专家。1992年,由于巴林银行总部对他在印尼的工作非常满意,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公司设立期货和期权交易部门,并任部门负责人。1995年初,里森在买进大量股指期货合约后,希望日经指数上涨,然而地震袭击了日本股市,使得里森获得巨额利润的梦想破灭。里森在遭受严重亏损时仍不断地增加交易量,对盈利的渴望使他忽视了交易中的潜在风险。最终,巴林银行成为金融衍生品的受害者,损失高达14亿美元,而其自身资产仅有几亿美元。里森通过大量交易金融衍生品,摧毁了巴林集团。2.行为分析。行为金融学理论中“过度自信”是一个基础的概念。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过度自信”有一个很精确的描述:每个人都高估了得到某件东西的可能性,而大多数人低估了失去某些东西的可能性。有很多证据表明,人们对自己的预测比基于客观现实更有信心。与过度自信有关的是心理学家所说的认知失调。根据过度自信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如果决策者投资项目,他们不愿意承认之前的投资决策失败。为了证明他们的能力和理性,他们可能会继续向失败的项目投入更多的资源。里森过度自信心理倾向的起源也必须从他个人事业的发展开始。1987年,里森在摩根斯坦利的期货和期权部门从事清算工作,但他一直在考虑要作为一名交易员为银行赚取利润,他没能成功。两年后,里森辞职,之后获得了巴林银行的工作,继续在期货和期权部门工作。9个月后,里森争取到了到印尼工作的机会,开始处理雅加达大量混乱的票证业务,清理完成后为巴林银行消除了1亿英镑的负债。1991年,里森回到伦敦。由于里森在期货和期权方面的突出表现,伦敦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公司设立期货和期权交易部门并任部门负责人。在其任期中,里森期货交易上的一系列表现非常出色,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天才交易员”。里森饱偿了成功的喜悦。也正是这一成功,使里森过度自信与认知失调。里森出狱后,面对采访,他说:“我并没有想起来事情像《华尔街日报》记者在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后报道的那样,事实上,巴林银行迟早会破产,每个人都有被授予很多自主的权利,而规章制度和风险的管理是让人担忧的,我开设的非法账户和阪神大地震只是事件的导火索而已。”这段话也体现了里森过度自信与认知失调的心理。(三)损失厌恶。1.事件分析。1995年2月,里森在巴林的期货交易彻底失败。日经指数降至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6万份合约。同时,日本政府债券的价格一直在上升,其空头风险部位已达2.6万份合约。里森为巴林所带来的巨额损失为8.6亿英镑,造成了老牌银行巴林银行命运的终结。新加坡关于巴林银行倒闭的报告和里森在自传中的感慨,都深刻表达了对巴林银行未能及时避免损失的遗憾。“如果巴林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够及时采取行动,它仍能避免破产。”报告在一段话中总结道:“到1995年1月底,即使损失很大,也只是最后损失的四分之一。如果巴林的管理层在破产之前对“”账户不甚了解,只能说他们是一直在隐瞒逃避真相。”里森对此感慨道:“有一群知情人士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这样做,但他们没有。我相信在其他任何一家银行,我都没有机会持续地犯这种错误。”2.行为分析。当人们面对同样额度的收益和损失时,会认为损失更加难以让人接受,这就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一致,即损失厌恶。当面对收益时,人们会表现出对风险的厌恶;当面对损失时,人们会表现出对风险的追求。里森对日经指数走势的错误判断导致损失不断扩大,由于损失厌恶他有意扩大期货交易,试图弥补以前的损失,然而损失越来越大。里森的这种行为恰恰反映了人们在面临损失时追求风险而不是规避风险的心理倾向。

三、控制投资行为偏差的措施

行为金融学的有限理性理论认为,决策者在作决策时会出现行为偏差的现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关注决策者行为偏差对投资的影响。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也要求人们要加强对投资者行为偏差的控制,主要从行为过程控制、结果控制、人员控制、文化控制四个方面督促决策者们合理决策、规避投资风险。(一)行为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加强对决策者投资方案的预审、对投资方案投资进程的监督、对投资结果的后续评价。行为过程控制主要是为了避免像巴林银行一样在媒体披露以后才知道亏损的信息。同类事件,如中航油事件说明对海外分公司的行为过程在控制上严重不足。(二)结果控制。主要是指不仅要考核决策者所在企业的财务业绩,而且还要考核该企业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集团规定的执行能力等。无论业绩好坏,都应向上级定期提供投资的业绩和风险报告,而且企业应特别关注高风险的项目管理者。(三)人员控制。主要是实行交易员与监督员职务相分离的制度,并且在决策者的投资方案失败后,应为该项目任命一个新的决策管理者。另外,还需要对企业的决策者进行正式培训,使其学习控制风险并对自身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知。所以,人员控制主要包括人员的选择、任命、培训、工作设计等方面。(四)文化控制。有些企业很多时候不是缺少制度,而是缺少实施制度的文化。因此,文化控制方面要制定行为规则,提倡各成员发表不同意见,上级应适当接受下属的建议,并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团结民主、积极健康、注重实施制度的企业文化。总之,控制投资行为偏差可能会束缚决策者,从而丧失获利机会,这就需要在控制行为偏差时考虑成本和收益,进行利弊衡量,将成本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贺京同,付婷婷.行为金融学框架下的实验金融研究评述[J].上海金融,2018(4):48-53.

[2]郑健雄.泰勒的行为金融学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25-30.

[3]夏明.主观性视角下的行为金融学研究———基于奥地利学派的观点[J].经济评论,2015(5):154-160.

[4]熊金武,缪德刚.行为经济学的方法论价值———基于行为金融学前沿理论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4):167-173.

[5]赵晶.解析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歧[J].学习与探索,2014(10):115-120.

[6]王忠林,姚海琴.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的行为金融学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2):134-137.

[7]张峥,徐信忠.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J].管理世界,2006(9):155-167.

[8]权丽平,张彦伟.亚洲金融危机———行为金融学的剖析[J].金融研究,2005(8):163-170.

作者:汪威刚单位:安徽池州

如何通俗易懂地说明巴林银行是如何倒闭的?

如果要说巴林银行的失败,那就得说一个人:尼克里森。

1987年,尼克李森通过朋友的介绍进入了期货结算部和期权部。然而,他一直想去前台交易部门,做一些更刺激的工作。毕竟交易赚大钱,这个年终奖也是。

这时,巴林银行伸出了橄榄枝,条件是利森如果愿意可以去前台,但他仍然需要在后台为一家时间银行工作。于是,利森被派往印尼雅加达的巴林银行工作,并负责清票。在雅加达,凭借丰富的背景工作经验,利森为巴林淘汰了总计1亿英镑的债务项目,因此利森立刻获得了总部的信任!因此,当巴林银行准备在新加坡拓展业务时,直接派利森开设分行。

利森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开始在新加坡做后台清算和前台交易。然而,这是所有悲剧的开始。交易和后台都做可行吗?

他的第一个交易策略是卖出日经225多空期权(),所谓多空期权就是同时买入或卖出行权价格相同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如果同时买入,会形成深V型结构,也就是说股价波动小的时候会有亏损,但是股价波动剧烈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利润。

与此相反,同时卖出则构成了一个倒V型的盈亏结构,只有在股市不波动时才上涨,无论是暴涨暴跌,股市的损失都没有上限。尼克里森在股票市场上获得了稳定的回报。

第二种策略是利用不同交易所日经225期货合约的不同价格进行套利。在低价交易所买入期货头寸,形成多头头寸;在价格更高的交易所出售期货头寸,从而形成空头头寸。比如在日本和新加坡,交易价格是225,而日本的价格比较低,新加坡的价格比较高,你可以在日本买,在新加坡卖,赚取差价。这有点像我们的采购服务,不是吗?

只是到了后期,为了盈利,尼克李森将交易策略从一长一短改为二长,即单边交易,也就是说在两个市场同时买入日经225期货合约。涨了收入翻倍,跌了损失也翻倍!因此,存在潜在的事件风险和市场风险。

从交易明星到罪魁祸首。

凭借这些策略,1992年,尼克李森赚到了第一桶金——.10万英镑,占巴林银行年利润的10%。因此,他获得了13万英镑的年终奖,相当于基本工资的2.6倍。

尼克李森的野心越来越大,他开始琢磨如何拿到更多的年终奖。毕竟,交易中总有得失。想让别人觉得我一直都是盈利的,怎么办?那就不要让别人发现你的损失!于是,他利用管理后台的便利,专门做了一个“错帐”,把自己所有的亏本交易都放在里面,从而隐藏了人们的耳目。

1993年,李森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年终奖。但就在大家都以为一切都好的时候,1994年,这个错误账户的实际损失达到了2.08亿英镑!然而,总部从未注意到,利森向总部虚报了3000多万英镑的利润,反而获得了巨额年终奖。

然而,所有的谎言都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地震,指数日经指数大幅下跌。尼克李森手中的所有策略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维持正常交易的保证金需要补充。

在风险管理中,问题的源头应该已经被快速检查过了。然而,远离英国的巴林银行总部却选择相信,这个远离新加坡的“摇钱树”能够扭转颓势,立即追加批准3.54亿美元保证金。然而,获得新资金的李森不愿意认输。他开始赌博,试图扭转局势,独自对抗市场。所以我继续在期货,买入多头合约,期待日经225指数上涨。在此过程中,被蒙在鼓里的巴林银行又给了瑞星8亿美元的现金支持。

这时:

Risen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头寸已达到6万多份合约(市值约70亿美元),占市场3月合约的49%,6月合约的24%;

在他的日本国债价格一路上涨的同时,空头风险头寸已经达到合约(市值约200亿美元),占市场3月合约的85%,6月合约的88%;

指数的手期权(手看涨手看跌,总面值约70亿美元)。

然而,现实是“你认为好的就不好”。市场没有遵循他的愿望,日经指数指数继续暴跌。

这时,利森发现自己救不了整个局面,留下一张“我”的纸条,带着8.3亿英镑的巨额损失逃走了……这个数额相当于当时巴林银行资本的两倍。

如果道歉有用,为什么还需要警察?巴林银行直接破产了。

“我是怎么搞垮巴林银行的?”

说了这么多,李森是怎么逃过这么多眼睛,隐藏自己的行为的?最重要的是把“88888”的错账用亏损隐藏起来。

什么是错账?也就是说,对于银行来说,可能会出现不小心输入了错误的号码或者犯了各种错误的情况。在未来的时间,这些问题将被一笔勾销

当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名为99905的账户。尼克李森发现他实际上只能报告利润,把所有的损失都算到这个错误的账户上。但是,巴林银行规模太大,IT也有风险管理。他们会彻底检查这个账号,看看IT系统升级的时候有没有猫腻。

路一尺高,魔一尺高。然后李森设置了一个88888的错误账户,悄悄存入了他所有的亏损交易,在IT系统升级时交出了99905。反正天高皇帝远。总部要花多少精力彻底调查?更何况这是一个每年能贡献10%利润的人。

p>

但是账户不彻查不意味着总部没有年审、季度审,那账户的亏损持续变大,你又如何保证账户的均衡,不让总部发觉呢?

第1阶段

,账户亏损初期,里森每月月底通过出售看跌期权补充资金;

第2阶段

,1994年7月,里森亏损已达5,000万英镑,而如此巨额亏损,里森已经不能使用卖出看跌期权的方法。所以,为了让资产负债表匹配,他开始伪造票据,假造巴林在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

第3阶段

,1995年年初,里森又被审计查核出资产负债表的缺口,这一次的金额是77.87亿日元,里森伪造应收票据,将其解释为一笔经纪商SLK的应收账款,巴林和审计机构均并未向交易对手方核实。

当然,不仅仅是亏损需要掩盖,还要保证每天期货和期权交易的保证金充足。

他一方面找借口忽悠巴林伦敦总部和日本银行,获得更多的现金。怎么说服?他说,单笔套利业务的利润太少,需要走量,需要更多的现金;而交易产品的波动性又比较大,交易所要求更多的日间保证金,也需要现金。但是客户又存在时差问题无法按时提供保证金,所以……

和新加坡存在时差的客户可能有哪些?迪拜、阿联酋,也确实是土豪客户。没有人怀疑,里森成功从巴林总部拿到4亿英镑,另外从日本银行拿到3亿英镑。

另一方面,他还通过现金流造假降低交易所需保证金。因为其实里森相当于中转站,会收到到客户很多现金流,但是客户有多头也有空头,于是他拿到了现金流不再给出去,而是把客户的期货头寸假装对抵掉,也就是账户之间的空头和多头私下直接交割,直接降低了交易所要求的保证金。

巴林银行的倒闭,谁之过?

日本的地震无法避免,日经225指数的波动无法避免,但是尼克·里森的操作却是可以避免。可是为什么操作风险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及时止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职责划分不恰当。

尼克·里森同时具备双重职责,他既是前台交易部,又是后台清算部,一个前台一个后台,他们的薪酬机制也不一样。前台就是拿年终奖,后台就需要保证所有的交易准确无误和真实。所以对尼克·里森来说,既自己做交易,又同时保证自己监管自己的交易,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可能吗?

而银行体系中既有标准账户,又有错误账户,“假”错误账户还没被发现,真是一个相当大的Bug。最后,尼克·里森的单边交易也是后期产生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只是人性有时候就是这样,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既然已经亏了这么多了,为何不力挽狂澜、绝地求生呢?

只是你能说整个过程中只有锒铛入狱的尼克·里森是罪魁祸首吗?不能。毕竟让尼克·里森兼任两个部门职能的是巴林总部,没有发现多出来的错误账户的是巴林银行,因为10%的利润就放任尼克·里森自由的是巴林银行,想追加多少保证金就追加多少,几乎没有提出任何过疑问的也是巴林银行。

新加坡在1995年10月17日公布的有关巴林银行破产的报告结论中有这么一段内容:“巴林集团如果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够及时采取行动,那么他们还有可能避免崩溃。截至1995年1月底,即使已发生重大损失,这些损失毕竟也只是最终损失的1/4。如果说巴林的管理阶层直到破产之前仍然对‘88888’账户的事一无所知,我们只能说他们一直在逃避事实。”

里森在自传中说:“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我不知道他们的疏忽与罪犯级的疏忽之间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我是不会有机会开始这项犯罪的。”

在两百多年历史的巴林银行金融帝国的崩塌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 广西桂林发生惨烈事故 八旬老人当场被撞死
  • 档案春秋:1938年桂林号事件始末
  •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 本文链接:http://www.1516qp.com/dfxw/15031.html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12条评论